当父母的,除了怕放假,其实也怕开学。
临近九月,又一批中国父母疯魔。
「9月1日,年满6週岁的儿童才能入学」,不少省市的这项硬性规定,让许多家长在8月下旬这个时间点,各显神通。
在这场和时间的赛跑中,托关係、想办法修改孩子出生日期,成了不少下半年出生孩子的家长常规操作。
上海一位家长,为了让9月3日出生的孩子迈过六週岁的门槛,创造性地自己用笔改了户口本上孩子的出生年份,一度瞒过审查入学资格的老师,让孩子成功入学。
直至学校和派出所核对信息,他们才发现这位家长的「小秘密」。
一部分更有「远见」的父母,把孩子的抢跑线放在出生前。
新闻报导,这几年每到8月份,湖北武汉各大医院产科都是一派忙碌景象,挤满产妇和待产孕妇。
武汉市妇幼保健院的医师表示,8月份通过剖宫产抢生「开学宝宝」,已成为近年来的常见现象。
武汉一产科医生表示,这些年8月份的产科往往都因9月1号要开学,而异常忙碌/中新网
在门诊,还有人预约8月31号生产,如若这一天前不能自然生产,就会剖腹,让宝宝提前降生。
这些努力生下「开学宝宝」、用各种骚操作送孩子入学的父母,都有着合乎情理的动机: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,早点入学,总归没错。
1
有一种焦虑
叫为人父母
抢生下孩子,把孩子提前送入学,对中国的父母而言仅仅是个开始。
数不尽的父母,把自己活成了最焦虑的那群人。
某大数据平台曾发布过一份《中国妈妈「焦虑」指数》,数据显示,为孩子、家庭操碎了心,是很多80后、90后妈妈的常态。
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,超过60%的妈妈们,生活怎一个「愁」字了得。
北上广深,是妈妈们最好的焦虑生产器/《中国妈妈「焦虑指数」》UC大数据
幸福的妈妈各有各的幸福,不幸的妈妈们大都有着同样的焦虑。
十大焦虑相关因素中,小孩健康和小孩教育高居前两位,与之相关的关键词是,生病、奶粉代购、学区房、入园、升学……
孩子,是老母亲们的心头肉,也是每一个妈妈烦恼与幸福的根源/《中国妈妈「焦虑指数」》UC大数据
孩子们人生中的每一道坎,都为妈妈们贡献着新的烦恼。
而行动大概是缓解焦虑的最好方式,一些家长,开始在孩子成长路上「揠苗助长」。
毕业于某名牌高校的吴先生,希望自己10岁的女儿能取得好成绩,从今年暑假开始,便要求女儿每天完成4篇高质量作文。
有网友提调侃:「曹雪芹都没你家闺女写得勤」。
吴先生给女儿布置的任务太多,连妻子都看不下去,经常和他争吵。
直到8月2日,对丈夫高压教育劝告无力的妻子,最终无奈选择报警解决问题。
主持人撒贝南曾说:
「千万别相信什幺人生别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话,只有百米短跑,才在乎起跑线。
人生是一场马拉松,马拉松起跑你看过谁站起跑线上,大家都一堆出发,谁能坚持到最后才最关键。」
焦虑的父母,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,既无益孩子的人生,也给自己带来了数不尽的忧伤。
2
提前入学
实际上是在坑孩子
家长抢生开学宝宝的初心,是不想让孩子们输在年龄上。
殊不知在孩子尚未成熟时,提早学习是在伤害孩子。
这一点美国着名心理学家Gsell的「成熟优势说」佐证了。
他认为个体的身心成熟,是有顺序、有规则地进行,只有当个体发展成熟了,学习才会起作用。
理论的提出并非空穴来风,而是源于Gsell经典的「双胞胎爬梯」实验。
Gsell选择了各方条件非常相似的双胞胎T和C进行控制对比研究,得到这样的结果。
宝宝T:出生48週后,每天训练爬梯10分钟,持续6週之后,能够熟练爬梯。此时T刚学会走路,东倒西歪地走几步路。
宝宝C:出生53週后,才开始每天训练爬梯10分钟,2週后与T水平相当。53週的T能很好地走路,腿部肌肉更为发达。
一母同胞出生的双生子,另外一个多了5週的成长时间,只花了对方1/3的时间,就达到同样的学习成果。
为了更科学论证这一现象,Gsell找来了百对双胞胎,进行了多次对比试验。
结果发现,不管双胞胎的种族、性别如何,发育更为成熟的孩子经过短时间的训练,能得到更熟练的成果。
耐心等待,时机成熟时结果往往事半功倍。
随着相应年龄阶段的划分,儿童的智力也是逐步成长的,各个阶段的顺序不能逾越。
逾越就扰乱了儿童的发展进程。
小孩一年一个样,5岁多的孩子,和6岁的孩子差距必然存在。
这群提前入学的儿童,被催促着跳过某个正常发展阶段快速成长。
自卑心理和厌学情绪可能会就此产生,同时,年龄尚小的孩子还有可能受到高龄同学的孤立。
提早入学的弊端并不只是表现在儿童早期学习阶段,还会影响日后初高中的学习生涯。
清华大学《我国青少年体质发展的现状、趋势及对策研究》项目的研究者,根据陕西省某市全体中小学学生入学年龄和年级数据,确定了79475个研究样本。
他们将学生分三类:适龄入学(6∼7岁)、提早入学(小于6岁)和超龄入学(大于7岁),分别对三类学生的身体机能、视力不良检出率进行分析。
结果发现,提早入学的学生,在初中和高中阶段,有较高的营养不良与体重偏轻情况。
此外,与适龄入学和超龄入学相比,提早入学的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明显较高。
总体而言,提早入学的学生在身体机能和视力水平上都差于非低龄学生,这对他们的健康非常不利。
提前入学,说是为孩子省下一年时间,实际可能是在坑孩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
最后结果可能像网友调侃那样:以为可以赶上9月上学,殊不知,高中复读了……
3
过分期待
对孩子和家长均无益处
出身于普通家庭的父母们,凭藉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上有了立足之地。他们担心回到过去的生活质量,对孩子的未来也充满焦虑和担忧。
于是除了对自己狠,同时也将压力下放到孩子身上。
几年前,郎朗横空出世。人帅琴技好,一瞬间成为了全民偶像。
一篇对郎朗爸爸的报导也引起了热议。郎朗父亲曾因为小郎朗耽误了两个小时的练习,就「让他跳楼去死」,甚至给他吃「安眠药」。
这样的情景是不是似曾相识呢?
还有一部分家长,会让孩子来替自己实现未完成的人生梦想。
读书时看到一个故事,具体细节记不太清。
一位父亲一直有一个足球梦。于是他把自己读小学的儿子送到了足球学校。
放学週末,孩子都要被送去练球。
在一次训练比赛中被人铲倒,孩子受了严重的伤。爸爸说:很多伟大的运动员都受过很多伤,不能因为受伤耽误了训练进度。
不幸的是,重新开始的儿子又受伤了,伤的是同一部位,医生说他再也站不起来。
不要让孩子替你圆梦,那是你的梦,不是孩子的。
想靠砸钱来缓解焦虑,结局往往财梦两空。
有报告称,从直接经济成本看,0到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。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,则高达48万元。
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培林在《200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》中指出,「连续数年,多项关于城乡居民储蓄目的调查中,子女教育费用均被排在第一位,超过养老与住房。这不是件正常的事情。」
有些东西可以速成,但教育,永远急不得。
望子成龙没错,只是请不要忘了,多给孩子一些缓冲时间,而这从长远的人生来看,未必不好。
参考文献:
[1]贾蕾.初探格赛尔的「成熟势力」心理髮展理论对现代教育的启发[J].大学时代论坛,2006(02).
[2]李长眠.对儿童智能早期开发若干问题的评价—兼论提前入学对儿童心理髮展极为不利[J].西南师範大学学报,1993(01).
[3]H.P.Ginsburg&S.Opper.Piaget』sTheoryofIntellectualDevelopment(3rded).EnglewoodCliffs,NewJersey:PrenticeHall,1988.
[4]李曼丽,詹逸思,张羽.低龄入学利弊分析——基于陕西省某市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与学业表现的实证研究[J].中国教育学刊,2015(01).
[5]UC大数据.中国妈妈「焦虑指数」报告[R].2017.